
高像素影像式讀碼器為自動化追溯注入活力
中國制造業進一步騰飛需要依賴產業升級,追溯系統的建設是制造業產業升級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追溯系統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對產品質量控制、分銷物流業務以及終端防偽等多個重要方面的的操作水平。無論是汽車制造、電子設備、農藥化肥、食品飲料、醫療制藥等各個行業都有旺盛的追溯系統建設需求。
但是追溯系統在生產過程中的加入,也造成了生產流程的加長以及工藝的復雜化,無形中對企業造成了產品產能下降、成本上升的壓力。為了消除追溯系統造成的這些負面影響,追溯系統務必做到自動化與智能化。條碼是目前成本較低方案中比較成熟的對象標識與自動化識別方案。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在標識手段方面已有噴碼、鐳雕、熱轉印等手段適應不同目標材質與形狀。
追溯系統要實現自動化,主要面對的問題集中在采集環節,包括以下幾點:
1. 對目標物體位置和姿態準確性要求高。
很多客戶的產線寬度較大,識別目標在產線上的位置姿態隨機,給讀取造成困難。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更大的讀取視野范圍。根據數字圖像特征提取原理,特定密度的二維碼,其可解碼的視野范圍與圖像采集分辨率線性相關:
L=n*L/3
(L為可解碼的視野寬度,n為二維碼單元格尺寸,L為對應維度的圖像采集分辨率)
比如說,密度為10mil(毫英寸)的QR碼,傳統VGA分辨率(640*480)的讀碼設備理論上解碼范圍只有
長:10X0.0254X640/3=54.2mm
寬:10X0.0254X480/3=40.6mm
所以,傳統VGA分辨率基本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2. 多級包裝多條碼采集需求
在多級包裝環節,客戶往往需要將大包裝內多個小包裝上的條碼一次性讀取,再在軟件系統中與大包裝箱的條碼進行綁定。這種需求對閱讀器的視野范圍和讀取穩定性有很大要求。
3. 處理速度無法跟上產線節奏
現代產線的速度越來越快,加工單品過關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讀碼器如果不能快速實時地進行讀取,將影響整條流水線的產出效率。
此外,應用中更大的視野范圍需要更大的分辨率,同時造成讀碼器需處理的數據量大大增加,這就要求讀碼器擁有更優化的解碼算法與更強大的處理能力。
4. 條碼質量不穩定
對有些標記對象來說,本身表面不平整,無法貼標,噴碼和鐳雕方式也有可能產生標記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這就要求條碼閱讀器有更強大穩定的圖像采集和解碼能力。
5. 采集設備安裝調試難度大
影像式條碼閱讀器屬于光學設備,對于安裝位置的選擇和光學參數調試有嚴格的要求。這一方面要求安裝調試人員有相當技術能力,從而增加了實施成本;另一方面安裝調試過程相對漫長,增加了實施周期。

南京比鄰智能識別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比鄰智能)是高新技術企業,南京市百優民營企業,南京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多年從事物聯網數據采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主要產品為:固定式條碼閱讀器、RFID閱讀器、機器視覺、智能傳感終端等。其固定式條碼閱讀器(注冊商標:INFOSCAN)技術水平與國外同行基本持平,擁有多項國家專利,已經被數十家國內制造業主力廠商采購,并應用于其自動化追溯系統中。
針對自動化追溯系統在條碼采集環節上的諸多難點,比鄰智能現有高品質高分辨率影像式條碼閱讀器為客戶提供的國內產品采集體驗。
FV105系列條碼閱讀器,其成像分辨率為130萬像素(1280*1024),可解碼視野范圍是普通VGA分辨率條碼閱讀器的4倍。在大范圍讀取的同時,多條碼解碼能力使其可以一次性讀取不多于50個不同碼制的條碼,同時可以以自定義的規則對多個條碼排序。
內置工業級高頻雙核ARM處理單元,強大的解碼算法以及巧妙的軟硬件設計,使其擁有炸裂的解碼性能。10mil二維碼可以在90cm/s的移動速度下快速解碼。QR碼可實現不多于解碼400次每分鐘,code128碼更是能完成700次每分鐘解碼!較好地配合了客戶各種流水作業系統。
該設備擁有12顆高亮度可分組控制的LED照明陣列,有紅、藍、白三色可選,也可選配偏振光、霧化光等特殊照明方式。完整覆蓋了各種符碼方案,可以應對惡劣的條碼質量。

該設備具有的自動對焦技術,幫助客戶解決安裝過程中確定安裝距離的問題。此外,高度智能的自動化參數調整功能,讓非視覺專業人員也能輕松實施。
比鄰智能在自動識別領域深耕多年,對固定式讀碼需求的深入理解也為FV105系列讀碼器具備了很多特性功能。友好的軟件操作界面,可實時查看圖像采集結果。多組參數配置組合可靈活切換,為客戶產線和產品更替節約了時間。圖形化的I/O邏輯編程界面,可以根據現場工藝邏輯自由編程,靈活操作2個二進制輸入和4個二進制輸出節點,甚至可以完成簡單的協議解析和通訊報文編輯。在絕大多應用場合可完全替代PLC,節約客戶的實施成本。
該設備不光在國內廠商中屬于佼佼者,其部分性能甚至超過了同級的進口讀碼設備,做到了工業讀碼設備的國產化。比鄰智能希望借此設備,為各個行業的自動化追溯系統建設注入活力。
相關產品
2024-06-07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為核心,為客戶提供更佳的解決方案